豎琴介紹
豎琴的構(gòu)造
豎琴(英:harp;法:harpe;德:harfe;拉丁:arpa),是一種包括了弧形頸部(或稱為“梁”)(neck)、共鳴箱(resonator)、五金裝置(它的主要作用相當(dāng)于鋼琴或小提琴的琴軫一樣,放松或拉緊某條特定的弦)及琴弦(parallelstrings)的弦樂器。她在每個地域,如中國、緬甸、愛爾蘭、歐洲大陸、拉丁美洲等等,又有各種不同的形狀、琴弦數(shù)、彈奏法。(中國的箜篌就是其中一種,“詩鬼”李賀曾寫過《李憑箜篌引》。)
現(xiàn)在最常見的音樂會所用的踏板豎琴,除了頸部及共鳴箱,還有一根圓柱(column)。豎琴的底部(base)有七個踏板,這些踏板系在圓柱里的七根踏板桿(pedalrods)下端,再由踏板桿連接到頸部里的動盤(action),負(fù)責(zé)掌管七個音(左腳si-do-re右腳mi-fa-sol-la)的升降。動盤里有兩千多個小零件環(huán)環(huán)相扣,再牽動外面的小圓盤(discs),藉由改變琴弦長度而得到所需要的音高(每個踏板呼應(yīng)八度音程中的一個,并有上、中、下三個可以固定位置的凹槽。每個踏板都配有彈簧,你可以用腳去推踏板,或是放開它們,在各個凹槽間變換位置)。正因為豎琴是經(jīng)過精密計算和設(shè)計的樂器,再加上木料與雕工,所以貴也是有原因的。
琴弦由共鳴箱穿出,再固定到頸部上的鐵栓(pin)。把所有調(diào)好音的琴弦加起來,它們的拉力(tension)是730公斤。(這是為什么彈豎琴會起水泡又長繭的原因!)
踏板豎琴因需要的不同,琴弦數(shù)與琴的大小也有不同,最常見的是47根弦,包含6個八度再加一組最高音的do、re、mi、fa、sol,重量在80磅左右。最下面的一個半八度,用的是鋼弦(wirestrings),中間音域用羊腸弦(gutstrings),高音則因每個人對聲音的喜好不同,有時候最高一個八度、或者一個半八度,使用尼龍弦(nylonstrings);也有人因為不喜歡尼龍弦又脆又亮的音色,而從中間音域以上全部用羊腸弦。
琴弦一般有鋼弦、羊腸弦跟尼龍弦。有一屆以色列豎琴大賽的冠軍,是出身于羅馬尼亞一個貧窮家庭的小男生。他說小時候練的琴,根本沒有錢裝上琴弦,只能用釣魚線代替!現(xiàn)在的我們,真是何等幸福,雖然都用尼龍做成,音色卻是大不同。
豎琴同其他弦樂器一樣,每次演奏前都需要調(diào)音。演奏者必須在開演或預(yù)演前都至少47分鐘到場,豎琴的47根弦,每根都需要調(diào)音!在調(diào)音時,豎琴家還要戴一副耳機(jī),這副耳機(jī)連接到一個看起來像隨身聽的調(diào)音裝置上,這個裝置可以讓他聽到他想要的音高,他的工作就是讓弦的聲音聽起來正好符合那些音高。
不過,就算弦都調(diào)好了,挑戰(zhàn)卻還未結(jié)束,你一共有47根弦,到底要怎樣來分辨它們呢?
答案在此:下次你有機(jī)會靠近看一架豎琴時,就看仔細(xì)點,你會發(fā)現(xiàn)所有的弦都涂上了顏色,所有C弦都是紅色的,F(xiàn)弦都是藍(lán)色的,豎琴家就靠這這兩根弦,繼續(xù)辨認(rèn)其中從C到E的各個音符。
彈奏時,因為小指較無力,只使用大拇指到無名指(依序為1-2-3-4)。觸弦的部分是第一個關(guān)節(jié)的指腹前端(fingertips)??上攵灰菑椮Q琴的手,指紋辨識馬上就能看出因長繭而扭曲的紋路。
豎琴里最出名的效果,就是滑奏法(glissando)。這個意大利字的意思,其實就是“滑動”。你一定看過、聽過這種效果很多次了,豎琴家把手指從豎琴的一端滑到另一端,所有的音符聽起來就好像一個非??焖俚囊綦A(通常是從下往上)。哈潑·馬克斯(HarpoMarx)是一個雙方向滑音的大師,他可以把手指從下滑到上,再從上滑到下,揮舞不停。豎琴的滑音往往會為音樂添加一種戲劇性的美感??纯匆恍┯耙暪?jié)目就知道了。也正因如此,它往往被濫用,尤其是電影音樂作曲家有時特別喜歡使用這種豎琴滑音。
在莫扎特為長笛與豎琴寫作的C大調(diào)奏曲等曲目中你能夠聽到豎琴的演奏。而動畫的配樂,更常用的似乎是鋼琴,但你依然能在諸如《圣斗士星矢冥王篇》中聽到潘多拉的豎琴聲或是《千年女王》配樂中的豎琴伴奏。